专题二:黄河口埕岛海域沉积物再悬浮机制

发布者:mege发布时间:2017-10-19浏览次数:270

    利用海底原位三脚架搭载水动力观测仪器,在黄河水下三角洲进行了为期134天的原位观测,获取了该海域波浪、潮汐、海流、海水温度、浊度等相关数据。利用观测点海域的表层沉积物进行室内测试,发现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以粉砂为主,悬浮物浓度与海水浊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,底层(距离海床约50 cm处)悬浮物浓度在2-4 g/l范围内变化。切应力计算结果与原位观测结果表明强浪过程中,波浪对泥沙起动起控制作用,进而显著提高悬浮物浓度;其余时间段,海流控制泥沙起动,悬浮物浓度随流速动态波动。

    运用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,原位捕获了黄河口埕岛海域某观测点的沉降沉积物(图1),并结合同步的波浪、海流、水深等水动力参数观测以及后续土样粒径分析等,初步探索了该观测点附近海域悬浮沉积物的沉降规律:埕岛海域该观测点悬浮沉积物沉降通量约为120-280 g·dm-2·d-1;在该海域,即使过剩剪切力持续大于0,悬浮沉积物仍会发生沉降,并且可以大于过剩剪切力小于0时的沉降量,与Krone(1965)的沉降计算理论有所出入,推测与该海域高浓度再悬浮沉积物的絮凝沉降有关;观测点附近再悬浮沉积物约有5%发生原位沉降,绝大部分沉积物保持悬浮或者被输运至异地,这与该地区海底遭受强烈侵蚀的现象相一致。